其实除了吃粽子,中医素来有“端午灸”的传统,这是为什么呢?
端午节是夏至的源头日,也是中医时令病“暑病”的开端,早在《内经》中就有暑病相关描述,并认为暑病乃冬季寒邪伏藏体内,至夏而发的伏气温病。因此,端午节又被称为“卫生节”,人们在这一天挂艾枝,悬菖蒲,杀菌防病,避瘟驱毒,祈求健康、长寿。艾灸就是将端午时节极盛的阳气利用艾草通达于体内,从而实现远胜平时的补养功效,甚至实现冬病夏治:体内阳气得到振奋,外界的风湿暑之邪便不易侵犯,从而阻断了发病途径,令冬季的伏邪不能触发。
过去民间有谚语:家有三年艾,郎中不用来。端午节前后因气温、湿度都比较适合细菌的繁殖,容易造成如感冒等的流行。
进入6月,随着梅雨季节的到来,湿热的天气会给人体带来诸多不适。一般有内湿的人,再遇到湿度大的环境,很容易诱发各种疾病。所以这个季节,不妨借助艾灸来除湿保健。
【艾灸保健常选的穴位】
足三里:具有健脾胃、助运化、调气血、扶正气、壮元阳、桔风邪及强身壮体益寿的作用。
关元:灸之能调整膀胱的张力,提高机体免疫力,防病强身保健。
气海:灸之能调整胃肠及肾的功能,提高机体免疫力。
肾俞:具有补肾益精强健腰背、聪耳明目、壮骨健身、温阳散寒等强壮作用。
三阴交:灸之能调整内分泌功能,女性生殖功能,调整心律,调整胰岛素分泌,预防生殖系统疾病。